服务热线 400-678-0578
720度景区虚拟展示

点击欣赏>>

红河谷景区票价公示

更多详细>>

人文艺术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/ 红河谷文化/人文艺术/ 列表

《四库全书》中的红河谷。

时间:2017-05-19 11:44:07

001O1cjKzy743gBuRpG2c.jpg

在人们印象中,红河谷就像一位山野村姑,感性、天真、无拘无束、充满生命活力,同时她却默默的生活在一种自然自在的状态,不为人知,名不见经传。而这种大美不言的魅力却诱惑着我,总想为她们寻找一些“历史”的说法。

最近在翻阅《四库全书》时,发现“红河”解释,不由得让我喜出望外,便悉数将原文辑录如下,“赤谷水在眉县东南二十五里。骆谷之东有赤谷水,俗呼红河,源出太白湫,名太白峡,水自山岩喷飞而下。出谷分三派……再南即四嘴山,有白马仰天池,或曰:即赤水之源也。北流入于清秋河。”

这段文字就出自《四库全书》史部《关中胜迹图志》一书。《关中胜迹图志》就是由当时出任陕西巡抚的毕沅主持编撰的一部价值非凡的著作。毕沅,字秋帆,生于1730年,卒于1797年,江苏太仓人。毕沅的母亲是清代有名的女诗人,由于母亲学识渊博,才华横溢,毕沅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,乾隆二十五年(1760)考中状元。他精通经史,旁及语言文字学、金石学、地理学,也擅长诗文。毕沅在陕西任职期间,将陕西的西安、同州、凤翔、汉中、延安、榆林、商州、乾州、邠州、兴安、鄜州、绥德12个州府的地理沿革、名川大山、文物古迹,作了全面考察和记录,每个州府的重要名胜古迹都绘制成图。关中为三代秦汉隋唐都会之地,名胜古迹、金石文物繁多,毕沅在此就任期间,经常四处浏览、访案,并悉心研究,《关中胜迹图志》就是他调查研究的结果。这部巨著达六、七十万字。著作中的资料,或取之停车驻节、凭吊遗墟,或来自邮亭候馆、咨询胜躅,可见他用心之良苦。红河作为名不见经传的山野幽谷能够进入国家大型典籍之中,也反映了毕沅对自然胜迹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。同时也反映红河谷潜在的魅力。

毕沅虽为封建官员,官做得很大,位及一品。是乾隆皇帝时炙手可热的人物。但是他一生却常怀山林意趣,之所以在学术上有巨大的贡献,不能说不与这种浓厚的兴趣有关。他的一生曾写过1000多首诗,其中80%的都是状物写景的诗。是人可以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山野情趣。下面笔者摘录几首,以飨读者。

他在《云木相参图》写到“万木拥春云,一望绿无罅。不是风筝声,谁知有危榭。”春末夏初,万木葱茏,新雨初霁,云烟绕树,太阳透过密林的间隙照射下来,光影迷离,似真似幻。若不是高处台榭上传来的放逐风筝的嬉戏,真还以为自己已经脱离人世,置身仙境了。而诗人的痴迷与陶醉,与同游者欢娱,一动一静,勾勒了一副山林娱情图,美轮美奂。欣赏着这首诗,我想到了另外一首和这首诗很相似的诗:“万木阴台榭,十年卧雪霜。画眉绕双足,燕子一栖颡”。这首诗描写的景点就是距离红河谷不远的道教胜地钟吕坪,诗的题目就是《再登钟吕坪》如果说《再登钟吕坪》是一种对仙凤道骨的神往与追求的话,前者则是对诗人“虽是红尘人,更想红尘外”心境的展现。相对来说这更符合大众的审美追求。尽管两首诗有各自的不同,但我们更明白它们之间有着难以割断的精神联系。我们可以发现,这两首诗主要意象是完全相同的,也就是他们分别用了“万木”和“台榭”,而且都表现了“台榭”被“万木”所掩盖,在万木的掩映中,“台榭”若隐若现,这其实就是一种道法自然,尊重自然,热爱自然的精神情趣。而如果我们进一步结合作者生平背景,我们或许会有更多的发现。后面这首诗的作者李柏和毕沅都是清代人,出生正好相差100年,也就是说李柏和毕沅大整整100岁。李柏号称“关中三李”,是前清关中有名的大儒。他的著作《槲叶集》,在关中一带流传甚广。作为对文化遗产喜好有加的陕西巡抚不可能没有见过这本书,因之受其影响在所难免。我们虽然不能证明诗中写的是同一地方,但可以肯定他们用了同样的意象,起码反应了毕沅对这种景点的热爱和赞赏。

翻阅毕沅的诗集,我们会发现许多和红河谷十分相像的景色。又如《茅庵》:“茅庵踞山腰,冷泉穿石骨,尽日水声中,一镫一古佛”。这和眉县县志中描写的“云庵”何其相似乃尔。再如《瀑布》:“千尺赴厓根,玉虹苍壁挂。经过几层云,就是星河派”,这分明又是盘龙瀑布的真实写照。

类似的诗篇在毕沅的诗集里不胜枚举,而这种奇情民趣,在红河谷中都可以找到印证的地方,所有这一切,使我们从中就可以体会出这位封建官员对田园山水的痴迷和热爱。那么红河谷的文化追寻中,就不能没有他。